南宫28官网- 南宫28官方网站- APP下载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 渝北区凝心聚力 开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5-09-22南宫28官网,南宫28官方网站,南宫28APP下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市深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有关决策部署,“重庆发改”微信公众号将持续宣传区县、市级部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和优秀民营企业的典型案例。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渝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做“优”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奋力开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数据显示,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区50%以上的GDP、55%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9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8%以上的经营主体。今年上半年,全区规上民营工业实现总产值1100.63亿元,同比增长8.8%,规上民营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53.18亿元,同比增长24.2%,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渝北区紧扣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目标任务,贯彻落实各项文件精神,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全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力、创新力、竞争力。
民营经济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427.56亿元,增长10.5%;规上民营工业总产值2124.4亿元,增幅达32.6%。今年上半年,规上民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居民服务业营收分别增长146.6%、29.2%、28.2%。民营企业实力稳步增长。累计培育民营专精特新企业302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0家、市级独角兽和瞪羚企业29家;1家企业入围中国民企500强,10家跻身全市民企100强,6家入选全市制造业民企百强榜单。
“双倍增”行动成效显著。全区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达475户、3656户,占比均超95%。民营企业创建的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320个(含国家级6个),占比超60%,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澎湃动能。民营企业创新成果丰硕。物奇微电子量产国内首颗1*1双频并发Wi-Fi6芯片。翼动科技研发超微型“黑刺”无人机,填补国内最小工业级无人机市场空白。聚购科技牵头的科技成果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民营经济外贸增势强劲。依托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政策红利,上半年民企进出口总额达527.8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全市民企进出口总额的近三成。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深化。方大航空城、西部航空等民间投资项目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超30亿元,进一步推动航空食品、维修、培训、租赁、通航等全产业链布局。仙桃国际大数据谷集聚字节跳动、立信数据、芯知科技等软件信息、集成电路领域民营企业,利用园区平台推动民企深度融入产业链供应链。
近年来,渝北区在政策机制保障、创新驱动发展、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发展动力,增强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高位统筹发展。渝北区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工作,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区民营经济工作开展。二是细化政策举措。制定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X”政策体系,出台《渝北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7大重点任务,并在产业培育、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助企服务等方面出台专项配套政策。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五个一”工作机制,一视同仁对待经营主体,一诺千金兑现惠企政策,一网通办抓好政务服务,一以贯之做好企业帮扶,一清二白构建政商关系。
一是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市区联动、梯度培育”机制,鼓励龙头民营企业带头创建高水平创新平台,推动腾讯云、普瑞泽等5家民营孵化载体纳入国家火炬统计孵化载体培育库,累计建成市级以上民营孵化载体26家,入孵1181家民营小微企业。二是强化科创资源服务供给。对接高校与科研院所,遴选44名专家组建12个科技特派团,与翼动科技、闪亮科技等民企结对,指导解决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实际难题。推动“天使、风投、担保”科技基金池为686家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38.9亿元。三是支持民企“智改数转”。引导OPPO、传音科技等领军企业开放供应链体系,推动资源集聚共享,带动74家产业链上下游民企完成数字化改造,再升科技转型案例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传音科技入选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
一是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实施“一窗综办”改革,31个部门800余项服务事项实现了前台“无差别”综合受理。积极推广94项“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办件量居全市前列,群众满意度高达99.9%。二是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深化商事领域“证照分离”改革,“零成本”“零门槛”“半日办结”成为常态,食品药品类经营许可办理时间全市最短。全区民营经营主体达20.4万户,居全市第二。三是构建“亲”“清”生态。创新制定政企交往“十不准”、企商交往“八不准”双负面清单,坚持“无事不扰、有事必到”。构建常态化解决企业诉求问题闭环管理体系,切实帮助民营企业纾困解难。近3年来,全区共走访民营经营主体近3万家次,帮助解决诉求问题2560件。
一是强化金融服务。率先出台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担保服务费补贴政策,累计补贴415家民营企业1325万元。发挥“助企贷”“上市贷””政银担合作”等产品作用,累计撬动银行信用贷款投放达37亿元,针对性解决民营中小微企业贷款难、风险大、无抵押物等问题。二是加大人才供给。升级“临空英才”政策体系,实施“就在渝北”“创享渝北”就业帮扶行动,技能人才总量达30.5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84万人,数量领跑全市。三是强化建设用地供应。制定《渝北区加强建设项目空间和资源要素保障六项举措》,坚持各类经营主体平等适用土地供给政策,全面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改革,实现全区新增工业项目100%按标准地出让。
一是加强政策保障。印发《渝北区政法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同步建立政法机关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沟通联系机制,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筑牢法治保障。二是规范涉企执法。实行“综合查一次”“扫码入企”,涉企检查频次降低20%以上。针对涉企重大执法案件,创新运用“社会评议”机制,开展涉企行政处罚影响评估,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三是加强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实行“法院+商会”定点对接网格化源头预防机制,获评全国民营企业产权司法保护协同创新百佳实践案例。打造川渝高竹新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实现知识产权跨区域协同保护。
面向“十五五”,渝北区将立足新起点,认真贯彻落实习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进一步增动能、优环境、聚要素、强服务,奋力推动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全市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贡献渝北力量。
用好用足“两重”“两新”政策,强化民间投资项目服务保障,持续落实园区“帮代办”服务,促进签约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投产。加强民间投资项目策划招引,聚焦片区开发、公共停车场、康养医疗等重点领域,全面清理可盘活、可利用的资源、资产,谋划制定民间资本投资机会清单,定期组织召开重点项目推介会,积极招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支持民企布局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与未来赛道,探索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提质推进“双倍增”行动,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搭建成果供需对接平台,支持民营企业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深化科技特派团行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培养科技人才。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动更多事项“一次办”“集成办”“免申办”。拓展“信用+执法”应用场景,降低A级企业抽查比例和频次。开展政府合同履约兑现监管,构建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强化民营经济要素供给,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科信贷、技改专项贷等业务,拓宽民企融资渠道。推动“五合一”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全面投用,压减物流成本,提升通关效率。
落实“新时代渝商培养计划”,全方位落实亲商、护商、安商、兴商举措。开展政企“面对面”及民营企业家接待日活动,进一步拓宽政企沟通渠道。关心关爱民营企业家成长,积极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成就企业家的浓厚氛围。